[考情]技規對建物之耐震規定問與答-節錄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考情]技規對建物之耐震規定問與答-節錄

文章L-archi » 2007 12月 01 (週六) 10:38 pm



贊助商連結

1.何謂地震規模(Magnitude)?
答:
一、地震規模是用以描述地震大小的尺度,係依其所釋放的能量而定,為一無單位的實數。目前世界所適用的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以本次集集大地震為例,中央氣象局所測得之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7.3,其所釋放出的能量,大約等於毖個轟炸日本廣島原子彈的能量。
二、地震規模愈大的地震其所釋放的能量愈大,但其能量釋放,係以波的型式(即地震波)向四方傳播,在傳播途中,能量會因為摩擦、吸收等而衰減,因此傳播的距離越遠,其能量衰退越多,對建築物的破壞力就越低。而距離包括水平距離及垂直距離,因此震源越深的地震,其傳播到地表的距離就愈遠,因此深層地震對建築物的破壞也就較小。故地震規模大小與其所造成的災害未必有絕對的關係,必須視其震源的深淺及其震央附近人口數的稠密程度,如果地震規模大,震源深度淺且震央附近人口稠密則其所造成的災害將很大。本次集集大地震其震源深度為一公里,係屬極淺層地震,以致造成如此大之災害。

2.何謂震度(Intensity)?
答:
一、震度是表示地震時地面上的人所感受到震動的激烈程度,或物體因受震動所遭受的破壞程度。因此震度可以用來表示地震對當地建築物的破壞力。
二、震度的大小可由地震波傳到當地時的水平加速度值來劃分,世界各國的劃分方式並不盡相同。國內中央氣象局將震度分為0至7級

9.現有建築物其結構設計專業技師權責如何劃分?
答:
一、建築師:五樓以下非供公眾使用建築物。
二、土木技師:五樓以上至十二樓之建築物或供公眾使用建築物。
三、結構技師:五樓以上之建築物或供公眾使用建築物。

10.何謂建築物箍筋?主筋?需如何處理才能維護建築物安全?
答:
一、一般而言建築物箍筋主要係可提供結構體抵抗剪力、扭力及圍束作用而配置。箍筋之配置應依實際結構應力分析並符合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耐震設計特別規定。
二、主筋主要係配置於結構體承受彎矩、軸力之部位,相關配置需依實際結構應力分析並符合建築技術規則之耐震設計特別規定,且主筋之搭接及錨定均應依建築構造編之相關規定配置。
三、我國建築技術規則及相關設計施工規範已有明確規定。

11.鋼骨結構與鋼筋混凝土建築之耐震能力比較如何?
答:九二一大地震倒塌的建物,目前所見均為鋼筋混凝土的建築,反而幾棟樓高在四、五十層以上的超高層鋼骨大樓均平安無事。「鋼骨結構」的耐震力確實比一般「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韌性強,不過,同一高度的建築物,鋼骨的發包成本較鋼筋混凝土結構貴四成左右,基於建築成本的考量,目前也以辦公大樓採用鋼骨的比率較高。

16. 對於建築物安全有疑慮,該怎麼辦?
答:
一、建築物安全簡易檢查法:
(一)檢查樑、柱外觀上是否有扭曲變形現象。
(二)檢查樑、柱接頭處是否有明顯交叉裂縫。
(三)若樑、柱有龜裂現象可自行用尺丈量裂縫寬度,是否已超過0.二至0.三公分。
(四)若無以上現象,建築物則尚屬安全建物。
二、如對建築物安全仍有疑慮者,請逕洽當地縣市政府(建管或工務單位)、建築師公會或專業技師公會協助辦理。

17. 建築物如夾層屋、樓中樓或一樓挑空者,是否比較危險?理由安在?
答:
一、夾層屋會增加建築物的重量,其支撐在牆壁上或樑柱上可能不牢靠,也會影響結構體的行為,地震時地震力也會增加,對建築物較不利。
二、樓中樓或一樓挑空者可能造成缺樑缺柱缺樓版,或造成細長柱(或稱軟腳蝦),或造成牆壁從上至下不連續性,以上都可能影響建築物的抗震行為,除非設計上認真考慮加強,或施工時特別小心留意,不然對建築物都有較不利的影響。

18. 民眾平時如何使自己的房子保持原設計,以免地震危險?
答:應維持房屋原有防震設計功能,在進行房屋整修時,儘量不要去敲打樑柱或承重牆,以免造成對房屋結構的破壞。


22.台灣地震分區何時開始,目前分幾區?其對於地震力之規定為何?今後地震區如何調整,是那一個單位的權責?
答:
一、台灣地震分區於民國六十三年開始。
二、目前分為四區,其對應之震區水平加速度係數Z如左:
1.地震一甲區:Z=0.33
2.地震一乙區:Z=0.28
3.地震二區:Z=0.23
4.地震三區:Z=0.18
三、地震區之調整,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四十三條規定,台灣地震區劃分由地震主管機關公告之。

24.台灣有多少活動斷層?什麼叫做活動斷層?民眾從哪一單位可獲得此項資訊?
答:
一、根據工研院能資所分析、台灣地區的活動斷層有五十一處。
二、何謂活動斷層:所謂斷層是存在於地殼或地球內部的一個斷裂面且其兩側地盤有明顯之相對位移者,而活動斷層簡單的說,是一種現今仍然在活動,並且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再次發生錯動之斷層。
三、民眾可從中央地質調查所、工研院能資所、中央氣象局、中央大學地科院及中正大學應地所等單位取得活動斷層相關資訊。

25.何謂土壤液化,為何地震會造成土壤液化,其對建築物影響如何?現有建築技術規則對土壤液化之規定為何?
答:
一、無凝聚性飽和砂土在地震時,會使得孔隙壓力增高,而導致有效應力變為零,致使土壤失去承載力,此現象稱為液化。
二、土壤液化後,較重建物會整體沈陷,較輕建物可能整體浮出地面或滑動,對建物造成災害。
三、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建築基地應評估發生地震時,土壤產生液化之可能性,對中度地震會發生土壤液化之基地,應進行土質改良等措施,使土壤液化不致產生。對設計地震下會發生土壤液化之基地,應設置適當基礎,並以折減後之土壤參數檢核建築物液化後之安全性。」

26.何為地震盆地效應?共振現象對10到12層樓之建築物影響是否較大?
答:
一、盆地之地層係由一相當厚度之沖積土層覆蓋於岩層(基盤)上方所構成,當遠方土地震源產生之震波傳到盆地下方岩層後,再由岩層向上傳佈,震波經過沖積土層之多次反射、折射效應,使得傳到地表之地震力會產生放大效果,稱之盆地效應。
二、建築物基地之地層皆有其固有周期,係由其地層之土層厚度分佈、土壤類別而異。建築物本身也有其固有周期,係由其結構物樓層高度、結構系統、構造類別等而異。當建築物之固有周期與基地地層之固有周期接近時,地震所引起之震動則較為顯著,一般稱之共振現象。10至12層樓建築物在像台北盆地之地層時,其建築物之固有周期為1.0~1.5秒左右,較接近地層之固有周期,以致共振現象較為顯著。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L-archi
 
文章: 3134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59 am
來自: 台灣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