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盧 寫:1.沒有氣候資料
2.除了公園沒有其他特點(住宅區視同白麵包)
3.基地也沒有怪樣子 (方型耶~~~~~真標準!!)
4.3.5公尺人行道 ~ 這裡的人很愛散步就對了~~~
5.12歲以下專用
6.題目是"共生 圖書館vs公園 "
很單純就是想知道你要怎樣把公園跟圖書館 "黏" 在一起
現在 問題來了!!!
不黏公園~~完全違反題目
黏公園 ~~依法先退6公尺 更何況 那可不是你的地 撈太過可不行.................
大家有黏的不錯的做法嗎?
1.沒有特色的基地就要自己創造!!
基地3面都是住宅區,是怎樣的住宅區?有沒有去塗抹,然後設定??幼兒圖書館如何介入到社區?如何深入到鄰里,有沒有計畫?跟周邊社區的互動並非只能侷限題目給予的基地本身,街角,零散地,街道家俱都可以作為基地的延伸設計!!
2.題目是給12歲以下的兒童使用,他們有何特點?靜態的學習?動態的學習?主動式?被動式?
是否能擴大到給16歲的青少年使用?
父母的參與?空間上是大人與小孩混在一起,還是有單純小孩的空間?
因此,私密性,半私密性,開放空間的區分?吵雜,半吵雜,安靜的空間有區分嗎?
3.在國外,在襁褓中的嬰幼兒,由父母推著推車來到社區圖書館(或幼稚園等),然後上音樂課,律動課,甚至團康活動這種讓嬰幼兒耳濡目染的活動是很普遍的,與台灣父母避免讓襁褓中的小孩出門甚至避免接觸團體活動的做法完全不同!!
因此新式的育嬰教育大家有沒有想到??有幫父母準備這類空間嗎?
4.公園與本基地的關係,依我來說,我沒將其區分.而是當成整塊基地來做!!
因此兩邊的界限不明顯,甚至某些軟硬體設施是進入到公園的!!公園的設施當然也引入基地!!
我認為考官不會考你知不知道公園要退6公尺,而是想要知道身為建築師,你對這個案子有沒有更有野心?有沒有更多的想像?有沒有思考如何做才是對社會大眾最有利的!!
===========================================================================================
甚麼是共生?共生的關係就是你有沒沒辦法盡情塗抹人與人,兒童與父母,小孩與老人,基地和社區與綠地....的關係!
甚至這只是個起點,由這個社區的點,連結到其他社區,都市,以至全國的兒童圖書館!!
身為建築師,設計的每個案子都要抱持著遠大的志向,別只想基地內的事就好!
========================================================================================
另外,小孩子並不一定要給予很多設施,因為即便只給他一片光禿禿的土地,他們也能玩出很多花樣,有時候過多的設施只會限制他們的發展及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