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學堂_特輔設、敷築基_進階課程心得分享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實力學堂_特輔設、敷築基_進階課程心得分享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3 (週一) 5:52 pm



贊助商連結

最近課堂上讓學生看三部朋友寄來的影片,觀賞後學生有些心得分享回饋。

不敢藏私,想與大家共樂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aaasGM ... F8B3E876C4
向大自然學設計Janine Benyus(中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nPDyTx ... F8B3E876C4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Jill Bolte Taylo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WzOVgf ... e=youtu.be
風 帶來光完整版

學生迴響

老師:你好!
我是實力築基班 李O穎


向自然學設計--

"現在是訊息充足.整合不足"--
現在不能只專注"單一領域".而要以"多元角度"整合專業知識.
關於建築領域的整合.不論在"游邑.不甘平凡的建築人生".
或是在"會設計以外之事.讓自己更有影響力--包益民

http://tedxtaipei.com/talks/%e5%8c%85%e ... %e4%bd%8d/"

都說明了.建築不再只是設計
但我認為學習"整合"前.應該先學會篩選訊息.先篩選才可以有效率的整合.


"學習自然世界與師法自然世界"--
這兩件事我到現在還是不太能清楚的說出差異點.
師法自然來 "創造高效率的產品".當自然的進化使生物結構有無可去代的功用.是否與設計的簡化相同
熊凱老師提到"設計棒球面罩.而不是化裝舞會的裝飾面具"
當設計進化到最後.每一條線.每一到牆.每一個空間.都會有意義.不再為了裝飾而存在.


"地球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找到答案的地方""二氧化碳是人類要處理的問題.卻是植物生存的必須物質"--
當看事情的角度改變時.問題或許就不會成問題.
所以把自我設限的框架拿掉後.多方位的觀察事件.會得到更多的想法或看法
"人的想像是有限的.必須多觀察--鄒駿昇".當看世界的角度變多了.我想處理事情的手法也多樣了.



"有意識地效法不是抄襲摹仿"--
有意識是重要的.篩選後的學習才會是自己的
"模擬高手的傑作--施崇棠"
"學習.忘記.解構.改變.歸零.放手--陶喆

http://tedxtaipei.com/talks/%e9%99%b6%e ... %e5%a4%9a/"

創造前必須先學會.而高手的作品.會讓我們了解天才的設計原則.也更容易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




你腦內的兩個世界--

由演說著的經驗得知.單純的右腦世界似乎是我們所追求的柏拉圖世界.而左腦則是使我們獨特.自我.思考
各種知識想法是經由連結.篩選.判斷.整合而有決定
左右腦的世界.我認為很相似於"純粹的右腦為共產社會"."純粹的左腦為民主社會"
這兩種社會各有奉行者.但卻沒有辦法達到理想的狀態
那是因為左右腦不能分離.必須是左右相輔
也可以說理性與感性.不能單一存在.必須相互支持



"我們有能力選擇-這一刻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六感驚人的潛力--

"人與電腦.透過滑鼠與鍵盤連接""工作流程應更直覺化""消除現實與數位的隔閡"--
由於使用的工具.使我們時常被"鎖點化""侷限化"
工具能更直接.更直覺化.或許我們的想像會更無邊無際.能創造出更有感情的空間


"避免成為坐在機器前面的機器"--
思考.夢想.發想所有的可能性.
某本書提到"先找到中心思想.在質疑所有事情".才不會為了反對而反對.



"科技帶給大眾是令人鼓舞的.不只是留在實驗室"--
所有的科技.設計都必須回歸到"人"
當科技留在實驗室.就像建築停留在設計.沒有回到使用著.就像沒有發生過.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最後由 陳明城 於 2012 7月 30 (週一) 10:1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用手畫出來是最好的方式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4 (週二) 3:56 pm

陳老師,您好



澳洲建築師格蘭.穆卡特Glenn Murcutt曾解釋他透過手繪思考。

穆考特建築師極為重視手繪圖稿的價值,視其為探索發現的一大路徑。

穆考特建築師曾說過

"建築不是靠創造,而是靠發現--心智還沒能領會,手就已經找到了答案。"

認為建築是一條發現的旅程,創造的過程就是去發現。

Building for Nature 格蘭.穆卡特 為大自然創造建築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20110607/33439915


在這兩段影片中,透過Jill Bolte腦神經學家的說明,因為她的親身經歷,我才真正身入其境的去了解到左腦和右腦其實各司其職,原本錯誤的觀念也好像頓時了解到,我太常使用左腦去思考,用的是文字,自我的意識,看見不明白的事物,第一個起念是"我覺得那大概是像..."因為我假設...因為我曾經看過...聽過,因為這樣的思考模式,所以忽略眼前的環境或事物給出的訊息。

去看穆考特建築師的展覽是去年的事,但是現在才領悟他所說的事

"建築不是靠創造,而是靠發現--心智還沒能領會,手就已經找到了答案。"
建築師細心的去觀察環境,觀察自然,傾聽使用者的需求,他的心中沒有任何的預設答案,任何他創造出來的空間或detail都是因為觀察到並且亦步亦趨的去回應,直到得到一個適切的答案。

並且用手代替腦去思考,有圖像,有關係,有畫面,有場景
在圖面上的線條有空間,有尺寸,能傳達不需要文字的共識
但是只用腦去思考這件事就很容易有落差
我試著用"創意如何思考"這本書,書裡提到觀察的組織化
因為經常看著,所以很熟悉嗎?其實不然,只要小小的測試就可以知道
7-11的LOGO我怎麼會不知道,我每天在看的東西,但畫出來真的差之千里
原來這只是內在形成的自我印象,與現實的距離像去甚遠
因為我的左腦總是會在不明白事物的空白處自動填補
用手畫出來是最好的方式
因為那會促使我去看見被忽略部分...那些我不懂的部分


獲益良多,謝謝


祝平安

學生賴O華 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再沒有比歷經不斷進化的自然體更值得學習的了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5 (週三) 11:12 am

"向大自然學設計-Janine Benyus"與"你腦內的兩個世界-吉兒泰勒"影片觀賞心得


要將這兩篇文章整合開始時似有困難,第一篇影片作者希望我們同自然師法設計,第二篇影片作者因中風而感受與自然合而一體的感覺,當第一篇作者提及藉由自然觀察運用於實際類似的”生產程序”,再沒有比歷經不斷進化的自然體更值得學習的了,希望我們效法自然物本身,在不斷試誤的歷史過程中,足已證明存活至今即是千錘百鍊與無懈可擊。

第二篇作者在因緣際會(不幸的?)的機會下遭遇了專司語言的左腦中風,其中的副作用諷刺的卻是與自然和為一體了,語言成就學習卻也限制學習,左腦暫時休息時感受自然(或是圖像的)似乎更能融合,不是開玩笑,這樣與自然個體融合的劇情真的在卡通中出現過,融合的當兒能感受到彼此,這個時候沒有個體之分,如以作者之感受似是比個體生活時來得快活,卻也嚮往當脫離左腦時有如”涅槃”的感覺。

感覺這兩篇文章同義處都有與自然靠攏的感覺,利用主動(或被動)的觀察自然獲得更多回饋,如同老師也提過的,多利用圖像思考,語言只是輔助,設計考試希望藉由圖說與考官對話,諸多建築師開始效法自然的形態或自然的機能設計建築,使得建築矗立於大地益發不與自然衝突,雖仍有許多的限制,但希能嘗試師法自然,讓左腦休息一下,多加開發圖像的右腦,所以我會儘量外出走走,謝謝您的開釋~


敬祝 教安

學生:周O哲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所謂的「對話」,也就是重新看見、體驗、感知、再理解的過程........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5 (週三) 4:28 pm

DEAR 陳老師

風帶來光給我的啟示:
當人類追求資本與開發的同時,也逐步丟棄自然母體的擁抱。就像是小孩子一昧的想擁有新玩具、手機,讓自己看起來很時尚,

卻忘了最能撫慰人心、給予無限智慧的大自然,已離你遠遠.....

也許藝術家就是看中了大直重劃區欠缺的「天空、綠地、與自然的風」,於是利用稻田的手法,嘗試用稻子開啟都市人與自然的對話。

我在想,所謂的「對話」,也就是重新看見、體驗、感知、再理解的過程........

而稻田上的藝術品,也是一種交流介質,讓人被風、光、影等自然元素能「重新教育」。『播種、收成、體驗、遊戲、教育,活動變就此展開....』

我試想,如果今天這塊地不是在都市,而是在農村呢?那會是怎樣情況?

也許再都市中,應該是找尋「遺失的」、「缺乏的」,而在鄉村理,可能是依據環境特性,建立「清楚的」、「自我明確的」特性,但總歸仍舊脫離不開與自然的關係.......

祝 健康

學生

康O宇 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習‧若水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6 (週四) 9:49 am

習‧若水


如水滲、澈

大自然是一本活生生百科全書

歷經千萬年淬煉後,留下是最適合環境的結果也彼此共存

自然環境中,已經充滿各式各樣解答

不用自行創造,只要放棄成見,細膩觀察生命中的生物

個個隱藏著,偉大發明的密碼

如,背殼自行產生蛋白質模版,讓海水結晶體吸附

但也會適時釋放另一種蛋白質抑制不斷生長的背殼

廢水處理的工程師因此得到啟發,原來處理廢水問題

是可以兼顧商業利益及環境永續發展。


如水收、放

水可以是固體、但也是液體

當溫度離棄,“它”孤獨自閉表現自己

如同“左腦”在巨大資訊下拾起 重要訊息

藉由歷史經驗及邏輯組合成

一個“我”的未來憧憬

溫度再次熱戀,“它”熱情奔放包容一切

猶如“右腦”在瞞天線索選擇 當下最美景色

經由模糊浪漫及整體性構成

一幅“我們”的當下場景

妳跟我都有自主的選擇權力

我選擇包容、分享給身邊所有的人

那你呢?



如水不器

水存在任何地方,氣體、液體、固體

本質不變,因媒介不同,體驗有所不同

相同的概念,博物館是可以飄移的、生活中體驗的、很親近感受的

新宮晉 選擇動力裝置 讓民眾體驗風與人、光、環境、場所對話

水上星宿,由水面上風車隨風劃過湛藍水面

那湖面上婀娜舞動的姿態

上演著風與水在稻葉間追逐邂逅

時光之翼,涼亭下三角形與弧形乘風玩起了蹺蹺板

悠閒俏皮的軌跡一上一下的

訴說的兒時在田埂間奔跑時,稻香與稻葉嘻鬧玩耍

雪花,六角形迎風飄逸在枝葉般的骨架間,轉啊轉

不知不覺間,雪花悄悄然撒落在稻欉地上

堆積著農夫辛勞汗水及收割豐勻稻穗的喜悅

透過這些風車,讓人群體驗到"風"種種風情

並啟發人對於自然、場所、時間等等對話

同時讓人在生活體驗稻子生長過程

就我言之

博物館‧欣賞--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慢慢散走‧細細觀察


O瑋
最後由 陳明城 於 2012 4月 27 (週五) 11:29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也貼貼圖吧!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6 (週四) 4:52 pm

也貼貼圖吧!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40152-%e7%a4%be%e5%8d%80%e5%81%a5%e8%ba%ab%e8%81%af%e8%aa%bc%e4%b8%ad%e5%bf%83"><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5503-889750876_n.jpg?v=1335429938"></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40156-%e7%a4%be%e5%8d%80%e5%81%a5%e8%ba%ab%e8%81%af%e8%aa%bc%e4%b8%ad%e5%bf%83%7e.."><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5518-3367619331_n.jpg?v=1335429938"></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40154-%e5%ae%b6%e5%bc%98%e9%ab%94%e8%83%bd%e7%94%9f%e6%b4%bb%e9%a4%a8%e2%80%8f"><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5506-2791693868_n.jpg?v=1335429938"></a>

有興趣可試比較兩作品間之差異,
題目如下: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40316-91%7e%e5%85%ac%e5%8b%99%e5%bb%ba%e7%af%89%e8%a8%ad%e8%a8%88.._%e9%a0%81%e9%9d%a2_1"><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6343-715533717_n.jpg?v=1335429938"></a>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40318-91%7e%e5%85%ac%e5%8b%99%e5%bb%ba%e7%af%89%e8%a8%ad%e8%a8%88.._%e9%a0%81%e9%9d%a2_2"><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6344-1536578299_n.jpg?v=1335429938"></a>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我在三段影片中發現共同在談一個話題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7 (週五) 11:28 am

我在三段影片中發現共同在談一個話題,如何將所學(或環境)融會貫通應用之

就像是在第一段影片中...不論是屬於哪一層面的學習都必須擴及範圍以外,才能增加自己能力,例如:水中清道夫在一次旅遊中的醒悟

第二段影片中...左腦及右腦是有不同功能的,必須使其並用,此時才知原來學設計者應該避免偏重一邊使用

第三段影片中...想像力吧!但這在現實社會中應該會有,因為科技的發明是人的需求延伸而來此一創舉,例如:手機.雲端等

O苓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一切學習的資源都是在身邊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27 (週五) 5:12 pm

陳老師您好

看完建築人上的三支影片及最近的感想

一切學習的資源都是在身邊
一切都是順應自然
自然這件事情當然不只是只有建築的事情
更包括了生活,人際關係種種

就像水一樣無論在什麼空間環境都能悠然自得
對於「腦」這件事情,學生我也很有興趣
Jill Bolte Taylor 博士所說的事情讓我想到
就如佛經所說一切都是空的道理
原來拉拉國無處不存在
只要暫時關閉左腦就可以好好體會身旁的任何事物
再讓左腦上線好好整理與吸收
四月開始"重新"接觸設計後
開始回想起其實很多的東西都是以前大學要求的
感官,手上功夫,專業...的部分
以前都覺得很無聊
但是最近看了潘冀潘先生的書「人生基本功」
才了解雖然那些看似無聊的事情,卻是將來的底子
就好比林書豪雖然板凳很久,但是他只缺一個機會
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但是我必須準備好~

學習是很長久的事情
讓自己像水融入一切,卻又要倒掉杯子裡的那杯水
對所有的東西都要有熱情,好奇,興趣
這樣學起來也才會開心,好玩,延續
(至少我自己學日文是如此)
有了基本功,進而忘招,再加上自己的信念(或是信仰)
最後成為自己的東西
最常說的不就是張三豐學太極的故事了嗎?^__^

還請老師多多鞭策

祝 平安順心

學生 陳O彥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看看這禮拜阿賢進步了嗎?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30 (週一) 10:15 am

看看這禮拜阿賢進步了嗎?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40156-%e7%a4%be%e5%8d%80%e5%81%a5%e8%ba%ab%e8%81%af%e8%aa%bc%e4%b8%ad%e5%bf%83%7e.."><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5518-3367619331_n.jpg"></a>
前禮拜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913264-%e5%8f%b0%e5%8d%97%e5%85%92%e7%ab%a5%e5%9c%96%e6%9b%b8%e9%a4%a8"><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750353-781109535_n.jpg"></a>
這禮拜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礁溪、宜蘭、羅東建築參訪學習行程

文章陳明城 » 2012 4月 30 (週一) 1:32 pm

礁溪、宜蘭、羅東建築參訪學習行程

行程表
04/May‘12 行程
心曠神怡溫泉飯店─pm15.00可check in

晚餐自理
建議早到學員可到五峰旗游客中心走走(開車約10分鐘)
亦可順遊礁溪老爺酒店(往五峰旗游客中心路上左側)
旅遊類題目_此案為一極佳教科書
其大廳圖書館24小時開放,很適合夜貓子(記得點杯咖啡享受一下孤讀。)

Pm19.00─我會在心曠神怡大廳待約一小時

另建議除飯店房間泡湯外,能到湯圍溝公園設計感十足的男、女湯泡澡(男湯的挑高柱樑木架構特別適合黃昏時欣賞其光影變化!)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39920-1.%e5%bf%83%e6%9b%a0%e7%a5%9e%e6%80%a1"><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4946-2367239725_n.jpg"></a>


05/May‘12 行程

8.50~9:20 早餐時間

9:45~10:15 鄉公所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39918-2.%e7%a4%81%e6%ba%aa%e9%84%89%e5%85%ac%e6%89%80"><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4947-2313477508_n.jpg"></a>

10:20~11:10 戶政事務所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39916-3.%e6%88%b6%e6%94%bf%e4%ba%8b%e5%8b%99%e6%89%80"><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4948-3209676259_n.jpg"></a>


11:10~12:30 車程 + 午餐(周邊自行覓食)

12:40~13:40 社福館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39924-4.%e7%a4%be%e6%9c%83%e7%a6%8f%e5%88%a9%e9%a4%a8"><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4950-3247631549_n.jpg"></a>


國立宜蘭大學國際會議廳(圖資大樓2F)
14:25~15:40 宜蘭民居 - 郭文豐 吳武易 甘銘源 林憲慶 建築師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39928-5.%e5%ae%9c%e8%98%ad%e5%a4%a7%e5%ad%b8"><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4952-371530329_n.jpg"></a>


16:45 羅東樟子園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39926-6.%e6%a8%9f%e5%ad%90%e5%9c%92"><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4954-782600288_n.jpg"></a>


17:45 冬山火車站
<a href="http://fundesign1.pixnet.net/album/photo/194739930-7.%e5%86%ac%e5%b1%b1%e7%81%ab%e8%bb%8a%e7%ab%99"><img src="http://pic.pimg.tw/fundesign1/1335404956-978668887_n.jpg"></a>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