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各位前輩日安:
小弟在網站上已沉潛一段時日,對於各位老師及各路前輩高手無私的奉獻指導後進,感到非常的窩心,這也啟動我提筆的意念;繪圖當時回想這些日子在網路上吸收的觀念,著實提升不少戰鬥力,但離實際過關是否還有一段距離,則敬 請各位老師、前輩賜教。



最後一張為完成圖面的時間紀錄,也請各位指導一下敷繪時間分配是否恰當,本次含敷地問答完成時間約為五個小時,時間排序是按照繪圖進行的次序排列。

最後附上《94(二檢-建築師)-敷地計畫與市設計(4hr)》題目
一、申論題
都市設計不只滿足市民之基本需求,亞里斯多德曾對城市揭櫫:「城市為人類經
營高尚目的之共同生活場所」。巴塞隆納的Las Ramblas大街在十八世紀初,它
只是一條通道及湍急的河流,目前為全世界最美的街道之一。它的成功除了完善
的公共設施(包含地鐵),它更提供了當地居民及觀光客一個優質的都市空間,
身為一位建築師請根據Las Ramblas的經驗在台北市或其他都市內選擇一街道,
說明您將如何設計它。(15分)
水銀溫度計顯示溫度22℃,相對濕度80 %時,人之心理溫度感受為30℃,這現
象與人體皮膚之散熱有關。在台灣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請說明如何以設計手
法改良人周遭環境之微氣候條件,使人達到較佳之舒適感。(15分)
二、設計題
題目:台北市南區防災主題公園規劃
都市之開放空間長久未將防災避難功能列為規劃內涵。921震災期間近十萬
民眾被迫露宿於公園、學校等開放空間內,造成災民避難生活的不便與不適。政
府為避免日後重蹈覆轍,亟欲將公園綠地規劃為防災避難場所,至此防災公園相
關議題逐漸為產官學界所重視。
台北市政府2001年提出「具維生功能大型避難場所防災公園執行計劃」,
於2004年9月完成都市計畫變更程序,依據「變更台北市三軍總醫院附近地區
主要計畫案」之內容,擬建置一處「台北市南區防災主題公園」。
防災公園規劃原則
防災公園應能容納避難圈域內瞬間產生的大量人潮。
防災公園應是一個常態性使用的空間。
防災公園應依災害時序提供不同的機能需求。
防災公園的空間應塑造出相對的安定感。
防災公園應能滿足避難生活所需機能。
防災公園規劃前應進行基地及周邊環境之安全性調查。
防災公園的自然生態環境有助於安撫災民情緒。
防災公園應具有強烈的自明性並易於辨識。
防災公園應具有廣大的包容性以接納多元的避難者。
防災公園內之動線應能明確以提高防救災效率。
防災公園應建立自給自足的維生系統。
防災公園之指揮系統應講求效率、速度及精確之原則。
防災公園與周邊空間設施串聯成互助救援體系。
防災公園在平時應能讓居民親近使用成為習慣。
防災公園之規劃營運應重視民眾參與。
防災公園的空間應能反映防災教育的內容。
災時的救災力量來自於平時的社區居民組織。
防災公園規劃應呼應地區人文環境特質。
文字方塊: (請接第二頁)
基地概述
基地位置
基地溯自日據時期1932年「台北市區計畫」即被規劃為八號公園預定地,
民國93年7月完成都市計劃變更,劃設9.51公頃作為台北市南區「防災主題
公園」,是台北市首處經都市計劃法定程序變更之地區性防災公園。其位置座
落於台北市南區辛亥路底端,鄰近新店溪與古亭河濱公園,附近有70 m辛亥
路防災園道、汀州路、師大路、水源快速道路、思源路。
基地現況
基地東北側與三軍總醫院汀州院區交界,東南側與台大水源校區相鄰,目
前現地以圍牆區隔,並無互動關係。地形屬不規則狀,基地內尚有汀州路三段
24巷由汀州路穿越基地到達水源路,永春街則從思源路通達汀州路三段24巷
,均屬地區舊有街道紋理;另有未開闢之15 m都市計畫道路,以分隔公園區
與眷村改建區。
東北側為二處國防部之軍方眷舍,分別為學人新村,屬三總國醫之職官宿
舍及嘉禾新村屬國防部眷村。而永春街兩側至水源路之間為密集一、二層窳陋
住宅。並於富水里里長訪談中,得知本地區始自日據時代即從事開墾,地名為
「水源町」,汀州路原是台北通新店鐵道支線位址,設有水源車站,即目前汀
州路派出所位置。由思源路可通達新店溪岸邊水源地抽水站。民國三十七年以
後陸續興建眷村、民宅,少有商業活動,因磚木造房子居多經常發生火災,造
成人員、財物的損失。
基地北側鄰接「聖靈寺」屬市定古蹟保存區,是地區宗教信仰中心之一。
里內人口結構為軍人約佔1/3,其餘為一般居民。一般里民活動聚會場所則在
水源快速高架橋下之里民活動中心。
規劃範圍
基地面積為9.51公頃,鄰地住宅專用區面積為2.36公頃也一併納入規劃範圍
,並以螢橋國中所服務學區八個里作為防救災避難圈域探討範圍,避難圈域人口
約36,617人,基地位置如下圖所示。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