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漢諾威世界博覽會
張基義 ▏chiyi@ms1.hinet.net
世界博覽會從1851年第一次在倫敦舉行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歷史。兩千年世紀末的世界博覽會六月一日在德國漢諾威揭幕,展期至十月三十一日。為期五個月,一百八十個國家參展以”人類-自然-科技” “Humankind-Nature-Technology”為主題去探索、思考人類如何以新思維、新作法面對下一個世紀的到來。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如何保持自然與科技兩者之間的平衡,成為當下人類必須面對的挑戰。本屆博覽會以永續發展的作法有別於已往各屆臨時展場的作法。藉由博覽會帶來龐大充沛的財力與資源,一舉完成新都市開發的公共基礎建設,在一百六十公頃開發的總面積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建築與基礎建設,在展覽後將被保留繼續使用。除各國館外,尚有人類、環境、食物、健康、能源、交通、工作、知識、未來等主題館。絕大多數的建築以省能與環保可回收材料為主,回收的紙、金屬、塑膠、玻璃再製成建築材料,自然元素的水、植物巧妙的轉化成界定空間的元素。燈光、影像、媒體更豐富了建築的表情,並保有設計上的最高品質(圖01)。
曾擔任過聯合國義工的日本年輕建築師阪茂Shigeru Ban開發革命性的建築材料,以再生紙壓製成的中空紙管做日本館的結構材,支撐一座近兩百公尺乘八十公尺大跨度薄膜展示空間。內部空間用洗鍊簡約的光、影、形體、幾何佈局再現日本傳統庭園枯山水詩境般的空間情境(圖02,03)。
荷蘭前衛建築師MVRDV,將荷蘭人與海爭地創造空間的概念巧妙的轉換成將自然環境與人為空間層疊在一起的新建築形式。四十米高六層樓的荷蘭館,每層樓近三百坪的空間去除傳統的建築外牆面,參觀者搭電梯至頂樓,走懸掛於樓版外的戶外梯而下。從頂樓由上而下分別是水岸空間與風車、多媒體放映室、自然森林、鬱金香花圃、底層樹根狀的結構與服務設施。這種完全顛覆室內與戶外,自然與人造環境的創意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參觀人潮(圖04)。
正方體的冰島館以藍色半透明的塑膠布為建築內牆面,外牆面以源源不絕的水幕包裹,形塑一種抽象對比的美感(圖05,06)。羅馬尼亞館外牆以佈滿的綠籬的外牆傳達節能與綠環境的意念(圖07)。由成千上萬五、六十公尺長的木條組構成九公尺高的瑞士館營造出一種不分內外的自然環境,展後所有的建材將完全回收再利用(圖08)。愛沙尼亞館十八公尺高的屋頂上懸吊著上百根象徵雲層的胡蘿蔔活動雕塑,參觀者可以從展覽館內經由透明屋頂看到蘿蔔活動雕塑,營造出一種超寫實的空間經驗(圖09)。委瑞內拉館更直接將建築設計成一朵花,十八公尺高的建築屋頂由十六片可以開啟閉合的巨型花瓣組構而成(圖10)。法國館的建築立面將1888年著名的攝影作品Running Man印製於牆面上(圖11)。
知名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設計健康主題館,上百張可舒適躺下的按摩椅與兩百五十台多媒體放映機投射出真實與虛擬交錯的自然景象,創造出讓心情舒緩的夢幻空間(圖12)。法國當紅的建築師努被爾Jean Nouvel設計交通主題館,移動的電漿電視、數十公尺的影像長廊傳遞人類追求自由移動的渴望(圖13)。
人類因為有夢想而偉大,世界博覽會提供了夢想實踐的真實舞台。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主題館水晶堂The Crystal Palace代表工業革命的成就。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艾菲爾鐵塔The Eiffel紀錄了工程技術的極限。2000年漢諾威世界博覽會人類以謙卑而開放的態度面對未來,期望永續經營周邊的環境(圖14,15)。
附註:
漢諾威世界博覽會官方網址:http://www.expo2000.de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