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商連結
敘事明理
《當個有感覺的建築人》
最近有老師問到是否可以分享自己在學習上如何改變與成長的歷程。其實這個問題我最近常被問到,但卻一直沒有正面回應甚至逃避,因為我知道:最難但最後最需面對的就是自己。檢視自己、瞭解自己、面對自己。
我是個不喜歡補習的人,雖然從小學到高中基本學科一直都在補習,但補習對我來說是為了讓學科及格,是為了上大學,是為了解脫。因為父母總說考上了大學就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補習對我來說是必要的方法與手段。
終於考上大學,唸的是設計科系跟畫畫有關,符合自己的興趣。心想終於可以擺脫補習班式的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唸自己喜歡的科目。如此,從大學畢業,到工作考研究所;再到進事務所工作考建築師執照,完全靠自我學習,在99年建築師高考一次過了5科敷地也過了,唯獨就是建築設計不過。
100年:心想還有3年可以保留,設計到考前再衝刺一下練習一些類型的需求就好,重心還是以工作為主。所以,100年建築師高考還是卡在建築設計。
101年:心裡開始掛記著高考的準備,也用自己的方式分門別類準備各類型的案例整理資料。另外在親友的建議下決定再度進入補習班刺探敵情,但此時已是10月。
一開始存著懷疑的態度進入補習班,心想設計不就像以前大學時那樣各說各話,還能有什麼不同。但上完陳老師(耳聞老師很兇)的第一堂課下來,驚覺自己錯了,可是為時已晚。接下來兩個月雖然有很多的收穫,但比較多還是在學習同學的手法,套招。希望能多學不錯的招式可以用在考場上,搞不好;說不定…就過了。還是心存僥倖。
102年:僥倖的心態持續到放榜的最後一刻,戰敗了。這時自己知道不能再逃避了,是該誠實面對自己的時候了,隔天再到補習班報名,此時的心態已開始不同。
學習過程最怕帶有成見,成見就像有色眼鏡讓你看不清真相。對於補習的刻板印象(至少在建築設計上)讓我停滯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陳老師常說:唯有把水倒乾淨才能裝進新東西。所以我想不管心中的水;是汗水、苦水或是淚水,就全部倒掉一切重來吧!
重來,是喜悅的,回到最初學習的單純快樂,凡事都充滿新奇與趣味。而轉變的關鍵就在於向小朋友學習,重拾自己當小朋友的經驗,凡事都先問(自問):為什麼「?」,不要太快就出現訓練老沉的句號「。」。讓事情多點空間與機會。
分享,是另一個打開心眼的方法。小朋友的分享是直接的,往往會把最好的東西帶來與朋友同樂互動,就算看似簡單的東西也可以讓大家高興很久。反倒是藏私的小朋友就算抱著名貴的玩具也只能孤坐一角找不到玩伴。
遊戲,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之一。你可能不記得以前唸的公式、定理、歷史、法條…等等,但你一定記得曾經玩過有趣的遊戲或是經歷過快樂、歡愉的事件與經驗。所以改變以往一問一答的學習方式,用遊戲帶領你發現新奇的事物。
累積,是成長的唯一途徑。不要望著前方的背影興嘆,要把握當下的一步一履,讓它踏實讓它穩健,當知一切的開始、起步、快跑、衝刺、起飛,都由此一小步累積而來,何時抵達終點(中點),就看你何時開始。
鼓勵,是持續成長的養分。長期而言,正向情緒(愛、希望…)往往擁有大於負面情緒(毀滅、悲憤…)的影響力。尋求周遭親友的鼓勵,讓自己不斷成長,當然也不要忘記適時鼓勵別人。
放鬆,放鬆自在,出入無礙!曾經有句話是這麼說:「一天的辛勞換來安眠,一世的辛勞換來安息。」唯有穩健的累積(不愧對自己),心裡才會感覺踏實,才會感覺「漸漸實在!」(雄凱老師的名言)。也只有心裡充滿踏實各式的感覺才會回歸(曾幾何時,考場上的我心中只有警張與惶恐、不知所云)。感覺的奧妙如果自己不曾擁有,又拿什麼來打動人(評審)呢?
所以,請「作個有感覺的建築人吧!」,以此自勉、共勉之!
補註:武功招式各有擅長,內功心法各有口訣,各家巧妙不同,功力修為均看個人經歷而有所差異。所以才有,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均能獨霸一方傲視群雄。所以,以上感言純屬個人淺見,或博君一笑,或提供一招半式作臨敵應戰參考,但切記!「只記其意,勿記其型」,最好當作玩笑一場「忘了吧!」。
OO銘 2013/05/12(母親節)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