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dj 寫:最近看了些關於這篇文章感觸也很多~~~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大家:
1.多元的時代中建築系學生什麼才是建築的基本功?徒手畫圖還是電腦畫圖???
2.校園走向媒體化、或是說建築師走上商業化後給台灣環境將帶來如何影響?
3.山坡地開發的專業性(大地、水保...等)在現今大學建築系所能學到多少?
4.台灣可否有一種職業叫建築師經紀人

(像日劇熟男不結婚裡的建築師經紀人)
個人意見:
1.徒手40%,電腦60%,三年後徒手20%,電腦80%;六年後徒手10%,電腦90%
2.媒體化並沒有錯,建築教授常常在外面對一般人演講做社會教育也是正面的;商業化則是台灣自1970年以後就一直是了。其實南郭先生在外界被批評的,是攬功,打自己知名度;例如,某個案子是一堆學者一起努力完成的,他提供給媒體(也不是壞事)後,媒體呈現的是他一人的功勞。不過這種事某些特定媒體也要負責任,為什麼台灣的「建築事件」,只固定找「特定認識的人」去訪問?
3.趨近於零
4.這種人早就存在了,不過還沒有「專職」的。在商場上,有些人常主動撮合設計團隊與金主、業主的。這種人,有時也是金主、企業負責人,「建築經紀」只是偶一為之。
其實孫建築表達的另外有「建築學術中人進入業界,卻不肯在實務界做苦工」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