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高考三級和地方特考上榜心得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文章longjay » 2009 9月 18 (週五) 10:01 pm



贊助商連結

我比較喜歡實質操作「規劃設計」。
對我來說,規劃設計的實務,沒辦法在「學校教育」中學得,也無法在「證照考試」中學得。唯一的機會只有在事務所用滑鼠和草圖紙磨平面、和承辦周旋法令解釋、和業主議價談判、和廠商討論工法、和施工單位釐清施工責任的過程中。規劃設計專業,才會點點滴滴的累積成長。


peter 兄…這句話講的非常有道理…
這是身分建築人…對於做設計的態度…
有好的設計…如果不能與現今的法規配合…也是枉然…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longjay
 
文章: 3
註冊時間: 2007 12月 24 (週一) 9:27 am

文章Pedro Hsieh » 2009 9月 18 (週五) 10:58 pm

longjay 寫:這是身分建築人…對於做設計的態度…
有好的設計…如果不能與現今的法規配合…也是枉然…

這是節錄自最近幾年的Pritzke獎委員評語:
2006年
Paulo Mendes da Rocha of Sao Paulo, Brazil, inspired by the principles and language of modernism, as well as through his bold use of simple materials, has over the past six decades produced buildings wit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poetics of space. He modifies the landscape and space with his architecture, striving to meet both social and aesthetic human needs.

2007年
Rogers combines his love of architecture with a profound knowledg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His fascination with technology is not merely for artistic effect,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is a clear echo of a building’s program and a means to make architecture more productive for those it serves. His championing of energy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has had a lasting effect on the profession.
We know that architecture is a discipline of enormous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sequence. And today we celebrate Richard Rogers, a humanist, who reminds us that architecture is the most social of arts. Throughout his long, innovative career, Rogers shows us that perhaps the architect’s most lasting role is that of a good citizen of the world. For all of these outstanding qualities, the Jury awards Richard Rogers the 200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008年
We, as a jury, recognize that architecture is a field of many challenges and complexities and that the career of an architect does not always follow a linear path. In the case of Jean Nouvel, we particularly admire the spirit of the journey—persistence, imagination, exuberance, and, above all, an insatiable urge for creative experimentation—qualities that are abundant in the work of the 2008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Laureate.

2009年
Peter Zumthor is a master architect admired by his colleagues around the world for work that is focused, uncompromising and exceptionally determined. He has conceived his method of practice almost as carefully as each of his projects. For 30 years, he has been based in the remote village of Haldenstein in the Swiss mountains, removed from the flurry of activ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al scene. There, together with a small team, he develops buildings of great integrity—untouched by fad or fashion. Declining a majority of the commissions that come his way, he only accepts a project if he feels a deep affinity for its program, and from the moment of commitment, his devotion is complete, overseeing the project’s realization to the very last detail.

從紅色的字可以理解到社會、建築學與建築師間仍有真理,或許這是台灣建築界所應急起直追的方向吧。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文章Peter Tsao » 2009 9月 18 (週五) 11:52 pm

2006年
Paulo Mendes da Rocha of Sao Paulo, Brazil,受到現代建築原則和語彙的鼓舞,而且透過他對簡單建材大膽使用,伴隨著他對於空間詩性的深刻領會,使他已然超越過去六十年的建築。
他以建築改變地景與空間,努力朝向人們((滿足人性))在社會和美學上的需求。
2007年
Rogers結合了他對建築的熱愛與建造技術及材料上的深厚的知識。
他在建築工藝上的魅力不只是美學上的結果,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建築計畫上的清晰回音也是一個使建造更具生產性的重要方法。在專業上,他在節能和永續上的努力已經有一個永恆的成果。
我們知道,建築是一個巨大政治與社會相關的學科(政治和社會組成的巨大規範)
而如今,我們恭喜Richard Rogers,一個人類學家(人道主義者),他提醒我們建築是藝術的結合。透過他漫長而同時創新的職業,Rogers告訴我們,也許建築最重要的角色是世界上的好市民(好的世界公民)。由於這些傑出的特質,評選團授與Richard Rogers 2007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2008年
身為評選委員的我們,確認建築是充滿挑戰和複雜性的領域,而建築師的職業並不總是跟隨一個筆直的路徑。在Jean Nouvel的設計方案中,我們特別欣賞他在建築旅程的精神,堅持、創造力、豐富、最重要的事,對於創作實驗上永不滿足的渴望。這些特質充斥在這位2008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得主的工作上。(用英文倒述效果好很多…)

2009年
Peter Zumthor是一位熟練的建築師受到周遭同事的讚賞,在工作上專注、堅定、果決。
他構想出他在工作上的方法,在每個專案上都謹慎專注。三十年來,他在瑞士山區的remote village of Haldenstein區域執業,遠離國際建築競賽的場景活力的紛擾。在那裡,伴隨著一個小團隊,他發展不被流行時上沾染的誠實的建築。
謝絕許多委託,只接受他覺得他喜愛的建築計畫,從委託開始,他完全奉獻,監督管理全案的發展到最後細節(整個專案及其最終細節得以實現)


順便練習一下,和大家分享,也請大家指正。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3daysRain » 2009 9月 19 (週六) 1:31 am

q111q000 寫:3daysRain 兄:
公部門是實現理想的另一種途徑-------->
老實說,想勸退,不要來,事情多、責任重,最重要的是.....我想填
事情多是現況,責任重是事實......

這是你的理想嗎?


這當然不是我的理想,這只是我在描述某個單位或工作的情況
請原諒我不隨便將理想說出口,因為我只打算說給好朋友和"懂"的朋友聽 :wink:
3daysRain
 
文章: 158
註冊時間: 2008 5月 12 (週一) 12:53 am

文章Pedro Hsieh » 2009 9月 19 (週六) 8:00 am

3daysRain 寫:請原諒我不隨便將理想說出口,因為我只打算說給好朋友和"懂"的朋友聽 :wink:

Rain,
可是我覺得你已經在foro裡面說得很多很明白了捏! :shock:
總之,我認同你的看法,所以我才貼了這幾年Pritzker的Jury citation. :lol:

For 阿貴:
一早就看到你Post這麼大的一篇。 :shock:
紅色部分是我提供的建議,敬請指教。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文章Peter Tsao » 2009 9月 19 (週六) 11:52 am

謝謝Pedro Hsieh幫我修正。
好久沒練習英文了!:)
你送我的讀者文摘還沒看完,羞~~
Peter Tsao
 
文章: 980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3 (週二) 7:01 pm
來自: 彰化市中央路橋旁

文章Pedro Hsieh » 2009 9月 19 (週六) 6:26 pm

阿貴:
好說!好說!Post那些 Citation 只是關心我們的建築環境。
Pritzker的重要性自不在話下,我們整體建築執業環境卻看起來和國際潮流越離越遠,建築實務中雖以Pritzker圭臬,卻好像一盒盒不同主題的拼圖,一般民眾必須影響到自身權益時才體會到環境二字,但是專業人員在那之前是否又聾又盲?
Pedro Hsieh
 
文章: 1203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10 (週六) 10:23 pm
來自: 台灣中部草地

文章janathon » 2009 9月 19 (週六) 6:36 pm

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看待考公職這件事,我在86年考上高考,是前一波最後一年一試定江山的考試,我也是最後一名錄取的,當時是在不太清楚的情況下考上了高考,一方面很高興,但另一方面卻也有點不知所措,因為原本是希望等年底考上建築師後可以準備出國念書,結果這一試打亂了我的生涯規畫,不過既然考上了就選擇去試試看當公職人員的感覺,所以我並非是在有準備的心態下進了公部門,加上當時正在念碩士班,更讓我得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前兩年的生活,十分辛苦,但我覺得雖然我從踏入公職以來就沒想要做一輩子的公務人員,我仍然得好好的在我的職位上做好我的工作,因為總覺得總有一天會離開,所以我便一直抱持著不太像公務人員的心態來工作,因為我一直怕未來如果離開公職後會不適應,而且我也一直很討厭所謂的公務人員心態,所以我常覺得效率及為民服務才是重點,不過這種心態就得要看所屬的機關是否相符,才用的上了。
就因為希望保持著這樣的心態,所以以前常會有挫折感,因為即使自己滿懷著期望希望可以改變一些民眾對公職人員的想法,不過畢竟力量太小常會有不如意,所以就開始選擇了周遊列國的方式來多看看各種不同的機關生態,這期間讓我經歷了修繕單位、建管單位及新工單位,也從中央到了地方政府,前後經歷約九年多的時間,認識了許多不同領域及同領域的先進與朋友,也學到了相當多的經驗,終於在過了36歲後做了重大的決定,離開公職,我很慶幸離開最後的單位時,並非是在不娛快的情況下離開,而是在與同事間依依不捨的情況下,因選擇為自己真正的理想邁進而離開,所以至今與以前的同事都還保持著相當密切的連繫,因為這些朋友在有形及無形中都給了我相當大的助益,雖然離開公職獨自創業很辛可苦,可是這是自我的選擇,因為也有很多朋友的幫助,所以也不算太孤單,我覺得現在的公務人員素質真的漸漸提高了,需要更多有志及優秀的新血進入,我想台灣是會更好的,因為以前在當公職時,有的單位的平均年齡超過50歲,而我當時還沒滿30,前輩常會一句話給年輕人去發揮一下,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做到死",不過現在想想,這些當時的分擔前輩工作份量的辛苦與努力,對現在在外面職業的我而言,多少都有些助益,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其實後輩不要太介意做太多事,因為不知哪一天會用到這些經驗也說不定,所以趁年輕能多學習就盡量向前輩多挖一些,將來都會受用的。
janathon
 
文章: 51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5 (週日) 9:30 pm
來自: 台中

文章q111q000 » 2009 9月 20 (週日) 8:17 am

janathon 寫:前輩常會一句話給年輕人去發揮一下,簡單的一句話,就是"做到死",


-----勞逸不均嗎?

janathon 寫:不過現在想想,這些當時的分擔前輩工作份量的辛苦與努力,對現在在外面職業的我而言,多少都有些助益,所以如果有機會的話其實後輩不要太介意做太多事,

-----田螺含水過冬!!!
q111q000
 
文章: 99
註冊時間: 2008 3月 02 (週日) 12:56 pm

文章janathon » 2009 9月 20 (週日) 5:55 pm

-----勞逸不均嗎?
其實在當下是有這樣的想法,確實也是,不過事後覺得,因此受益也很多,所以就往好的方向想,沒那麼嚴重的啦!
janathon
 
文章: 51
註冊時間: 2007 11月 25 (週日) 9:30 pm
來自: 台中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