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築塾--私塾進階版


建築相關國家考試、建築師考試準備、心得及經驗分享。

看似OK.

文章陳明城 » 2018 3月 06 (週二) 4:13 pm



贊助商連結

但你真的懂


眉角所在!

你如何從1200名左右,

擠入200名高手行列?

加入建築人討論區粉絲團
附加檔案
Inked28660651_2051522524864758_6503393441848754176_o_LI122.jpg
試改。先只指出問題。
28660651_2051522524864758_6503393441848754176_o.jpg
操作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陳瑋的心得簡報真如當頭棒喝一般的向我敲來

文章陳明城 » 2018 3月 07 (週三) 2:11 pm

敍事明理
架構課第1堂
陳瑋的心得簡報真如當頭棒喝一般的向我敲來,很清楚的顯示沒法考過的原因(已過設計,剩敷地),源自於還不夠認真,比起支健、喻云、春籃等考前的認真程度,尚有很大一段路要走,對於努力的方向,有了更深的體認了。
對於環境的想像,一向是我比較缺乏的,常常僅能停留在基地紋理的表層;在課堂中再次耹聽智喬老師對於童年此題的環境解讀與現象,有了新的一番感觸,對於老師所提及要去解讀基地的前世今生未來好像有了更深的一層的理解,環境的想像應是源自於新舊紋理+古今當地人的活動行為+自我的想像,去構成屬於建築師的建築計畫。
繪評圖第1堂
1.在操作的過程,經老師的點醒後,我確實對於15M及20M道路缺乏了點活動上的認知及想像,在操作上會容易為留上更大的開放空間,而使的建物與道路間貼了太近,缺少中介的空間。在敷地的操作,城市的界面、道路的界面、社區的界面都應該是規劃所必須優先重視的。
2.對於氣候的考量,常限於季風,日照方向,但對於溫度、濕度等微氣候就少有考量,這也是我必須檢討的部分。
3.對於整合,還是容易怕做的太空,而將地景處理的太碎,在構成、整合、留白上都還有問題,我會繼續描圖,來補足這一塊的缺點>
架構課第2堂-馬汀斯公園飯店案例分析操作
1.在操作此案的描圖時,腦中浮現繪評圖課老師最後放出來的那張操作,同樣是在穩定的虛與實疊合的框架中,置入一個轉軸的量體在疊合位置上。過去我會以為疊合位置就是放入地景去整合、界定、鎖定空間;但馬汀斯公園飯店置入的楕圓形牆體,是在穩定空間中,增加空間的律動,活化空間的氛圍。
2.平面與立面的空間縮放層次的同時進行,空間層次變化會更加的豐富。
3.在幾何線性發展的外部環境,加入一個船形的2層餐廳,除了可界定入口的範圍外,也減低了線性發展的呆板,形塑視覺焦點與指向性。這點讓我反省了,在做敷地是,建築量體時常為了避免呆板而做了無意義的扭曲及疊合,其實以活動出發,運用置入、嵌入及插入量體的方式,可以使空間更具意義及形塑空間氛圍。
4.隨信附上 本次的案例操作,再請老師予以斧正,謝謝老師。
台北班 OO宏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Re: 放築塾--私塾進階版

文章陳明城 » 2018 3月 07 (週三) 6:35 pm

建築師考試新搖籃_放築塾

有以前學姐來函問支健
如何運用時間,快速通過設、敷等科考試?
(第一年設計65分;敷地72.5分--剩還沒準備,卻最有把握的結構。
07.Mar.2018
支健給◯◯準備建築師考試的學習建議
◯◯,加油喔!準備建築師考試首重策略及計畫,如同老師常說的,好的建築計畫,就已經決定設計結果了,同樣的,好的考試計畫,也就已經決定了你的考試結果了!
對於準備建築師考試,我的建議如下:
第1點『規劃出充裕的學習時間』,時間不夠,是所有人的問題,它是最大問題也是最大機會,能先解決時間問題的人,在戰略上就已經先佔了上風,充裕的學習時間是自己要先規劃出來的,才能在優質的學習場域裡,作充分的學習!
第2點『選擇優質的學習場域』,設計敷地跟著放築塾陳明城老師學習就對了,在建築師的設敷考試上,很少有老師的教學經驗是如此豐富及熱誠,且會全天候掛在FB上與學生作對談的!至於結構課,聽上過高修老師結構課的同學所述,是採小班制,在課堂上可作充分的提問及討論,下課後還有專屬line群組來作討論,是蠻好的互動教學模式!
第3點『建構彼此提攜的伙伴關係』,每週六會有一群同學會去放築塾上課教室畫圖,會彼此討論分享當週設敷題目重點及架構課的收穫,晚上會再一起上設敷繪評圖課,是很好互相學習彼此提攜的伙伴關係,課堂上有聽不懂的玄秘之處,透過伙伴們的翻譯,通常會更知道老師所談的堂奧為何!
據我觀察,來放築塾跟著陳老師學習的,大部分的人基本上只是做到第2點『選擇優質的學習場域』,大都以為找到最優質的陳老師就妥當了,但若缺了第1點『規劃出充裕的學習時間』,會缺乏充裕的時間作作業、檢討、複習、描圖及與老師做敘事明理,那就神仙也難救了!若缺了第3點『建構彼此提攜的伙伴關係』,會缺乏一起向前走的學習伙伴,好的學習伙伴,就像一扇窗,會帶你通往全世界!
總結:時間是自己要規劃的,優質學習場域找放築塾陳明城老師就對了,學習伙伴關係則是要用心經營,建築師考試像一場長跑,必需預先擬定好策略及計畫,並且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一個人走得比較快,但有伙伴們彼此激勵,才會走得比遠』
........這是陳老師及師母常說的喔!
附加檔案
24059007_10208412438987232_5074519740418119545_n.jpg
下課後與同學討論~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考試的路 比我想像的還要長....〉

文章陳明城 » 2018 3月 09 (週五) 11:20 am

〈考試的路 比我想像的還要長....〉
光這個體認已把路拉近百哩!
別怕!
你看到的或許是學長姊
他們位列3A或大聯盟邊緣
你剛入塾,有段路要走沒錯!
但別忘了春籃、支健、芳毅...
都在一年內擠進大聯盟。
~~~~~~~~
這是本來上課前要補的第二張圖
但其實聽完課 我覺得自己還是有很大問題
同樣是 接近畫滿版面 但心得確不到 別人的十分之一
甚至 我感覺我自己看到的東西 很不一樣 感覺是不是有點離題
自己反省了一下
看到老師一開始的兩張圖 其實我大概就知道老師想要表達的問題
目前的我 也還屬於前者 分析事務較單一 看到什麼說什麼
沒有太多的聯想 ( 也是我覺得這次分析最大的失誤 我一直繞著老師的資料 忘記其實還有其他工具 可以更認識這個案子 連最有特色的中庭 與 會議室屋頂的綠化 我都不知道)
相對後者 她分析東西 有層次 好像 在說故事 也因為他對平面各處有很多想像 也才能清楚的定義 圖面表現的更豐富
甚至 再細看 很多小圖 都是他與其他案子的聯想
這都是我最欠缺的 我過去的資料庫 接近於零 想像力不夠豐富
而且 他可以把密度畫的那麼高 還有一個重點 常畫 常操作 對於整理事情 他有自己一套邏輯 所以怎麼畫 都會是有密度
不過 以上種種心得 最大問題 還是自己 畫的不夠 走的不夠 體會太少 要捨(付出時間)才有得(機會)
考試的路 比我想像的還要長....
附加檔案
unnamed4A1U5SHH.jpg
解析作業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自己的圖老是說不出動聽的話,跟個啞巴一樣,....

文章陳明城 » 2018 3月 12 (週一) 12:47 pm

陳老師 晚安:
雖然才上了兩堂架構課及繪評圖,但是在INPUT及OUTPUT間了解到,自己的圖老是說不出動聽的話,跟個啞巴一樣,即使是有千言萬語(不過裡頭也有一些錯話啦)。
但是INPUT裡面理解到自己該把讀題、破題及手法分層體會,不要抓小失大。
針對讀題、破題及手法我自己的一點理解如下:
【讀題】細細閱讀題目的字裡行間,甚至是圖面裡面線條或數字所隱含的線索,如同偵探一樣找出如同圍棋收官唯一的路,這個部分漏了一步甚至兩步,可能就是定勝負的一著。
【破題】看清場所精準呼應題目,如同在大宴會廳著小禮服、漫步在小鎮上穿牛仔褲、會議室裡面穿套裝……..因應場合選著合適的服裝,表示出得體的服儀,這是種禮貌,也是種對題目的態度。
【手法】至於是要用白紗禮服、Levis牛仔褲….這是個人的選擇,也是設計者的喜好,也可以搭配小配件這些小巧思…….但是不會有老師因為這些小巧思認同一個在小鎮老街上穿著小禮服,戴著胸花˙跳著視若無人的舞步。

有時候,我們因為一個巧思認同某個設計,但是否選擇照搬就是我們的眼界,也是老師在課堂上、MAIL裡提點注意一二之處。
…..也有先進在說要把水倒掉…… 或是把水好好的裝進去也很重要。

課程雖才開始之處,已覺收穫不少,願逐步踏實自己,如願追夢成功。
當自己方向偏了或力道不足,更請老師及時針砭。

學生 OO 敬上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問了很多人很多的問題,再來反思自己思考缺乏深入,充滿盲點

文章陳明城 » 2018 3月 19 (週一) 2:58 pm

老師好!
經過周六周日的建築行腳,問了很多人很多的問題,再來反思自己思考缺乏深入,充滿盲點
比方在吳園時我問O錚像這樣的草皮放到設計中是否不好是否會被批評,但他反而問我面對這個古蹟,
面前應該以甚麼去對應?確實我沒有去思考過有古蹟的問題;我只在看草皮而以,
這兩天下來 我發覺我的思考是非常線性,這部分似乎只能加強思考來改善,並買了三本系統思考的書來讀
附件是看完放築塾代誌5、6、7期計畫議題後將論劍的題目重新操作建築計畫與配置的部分
然而前置作業中對於建築計畫的流程感覺似乎有點掌握
但是實際操作卻從課題的部分卻卡關,
1.對於提出的是課題還是願景兩者感到模糊
2.感覺課題可大可小,太大又會過於抽像,太小又無法涵蓋整體
3.所提的策略似乎籠統
4.手法並沒有景而是一堆名稱,難以轉譯
導至雖然在參數分析我有想到很多點子,但最後卻無法依步驟詮釋出來
此外,今年是以全職準備考試,上次看到老師在臉書po文提嘩聲一事,很想知道多數會過的圖長的樣子
目前努力將計畫的整體邏輯穩定,並且希望脫離支離破碎的設計和地景以及老師提的一個元素必須處理多件事
p.s剛才看到老師今天寄的mail,上面寫16/11,是否是這週日中午加一堂課嗎?
感謝老師!
學生陳瑋
12 個附件
精準地說
104年11月專技--設計47.5分、敷地28.5分
105年6月陳瑋進入南師塾架構班
105年9月陳瑋進入南師塾繪評+論劍班
106年3月開始2班課程
105年7月--高考60分
105年11月--專技設計60分
106年7月--高考82.5分
106年11月--敷地63.5分 上榜!
附加檔案
47153.jpg
南師塾分享會
分1擷取.PNG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從大學到出社會後,做得設計總是是用自己的角度出發,...

文章陳明城 » 2018 7月 05 (週四) 12:34 pm

陳老師您好
週六上完課後,週日有刻意的回去國小走一遍,才發現週六老師說的:「如果改變了原有的校園入口,等於抹煞了當年大家的回憶⋯」,這次回去發現,我的國小真的把校門口改位置了,原有的主入口現在變得好荒涼⋯但就算換了地方,在我心中真正的入口其實就是原有記憶的位置,原來我真的都在用設計者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反而對整個環境來說變得太自以為是,而忘記這些事物對某些使用者來說,是會永恆存在的,並非設計者提出的設計才是好設計。從大學到出社會後,做得設計總是是用自己的角度出發,忘了必須對大環境友善,總覺得夠特殊夠有自鳴性等等⋯就是好設計,這點是我一直必須要時時反省自己的地方。目前一樣在練習倒水中呀⋯謝謝老師~
學生 OO
附加檔案
IMG_7068.jpeg
頭像
陳明城
 
文章: 3245
註冊時間: 2009 2月 21 (週六) 8:04 pm
來自: 板橋‧府中

上一頁

回到 建築考試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